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培根铸魂 努力展现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俞小语 重庆教育
2024-12-04

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

“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培根铸魂 努力展现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走进重庆大学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当前,我市正全力谋划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筑牢思政引领之基,就是铸就教育强市之魂。一直以来,重庆始终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不断深化对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从“高站位”推动构建思政工作“大格局”,到“高标准”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再到“高质量”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重庆教育正凝聚起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在大局下谋划“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担起主体责任 努力建设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思政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命线,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在国家战略中把握重庆教育新机遇,在高质量体系中谋划重庆教育新格局,在时代变革中担当重庆教育新使命。”这是新时代重庆教育人的鲜明态度。

  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庆把思政课建设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置身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去安排。

  态度决定高度,行动成就发展。

  专题研究、专项调研、登台宣讲……市委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每位市领导联系一所高校,定期上讲台为青年学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近两年为高校师生上形势政策课100余场次。

  制度引导、行动引领、责任强化……我市印发《重庆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行动方案》《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分工方案》等文件,出台《关于在全市高等学校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行动方案》《重庆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点举措》。落实一把手管思政课机制、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责任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生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考核评价、巡视巡察,压实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和书记、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责任到岗位、工作见成效。

  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办好教育的决心和信心,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注入了动起来、铆劲干的“强心剂”。

  重庆交通大学将“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新时代交通精神等巧妙融入思政课,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的课程。中益乡小学把“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当好临时家长,把学生教好、管好”融进行动,打造“初心”思政研学品牌,构建新时代农村学校育人新格局。

  如今,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正在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在大势中践行“一体化”发展理念

  凝聚强大合力 大中小学奏响育人交响曲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系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培育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体化建设基础在“合”,关键在“引”。高校具有人力资源、课程建设、学术研究等多方面优势,应当当好“领头雁”。

  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重庆市的牵头单位,紧紧围绕市委教育工委落实教育部“七个一”工作目标的重点任务要求,扬优势、掘资源,发挥出积极作用。重庆理工大学与巴南区教委及区内中小学共同举办“学悟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大中小学同上“四史”示范思政课,充分浸润到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层面,受到各界好评。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放眼学生“全段成长”,不仅要“守好一段渠”,还要保证“各段渠”畅通,我市从区域到学校全力护航。

  沙坪坝区创新构建“红岩大课堂”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南岸区着力推进纵向衔接贯通,实现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合力打造“大手牵小手”南岸思政教育品牌,为区域教育启智润心。南开中学创立“微社会课堂教学法”、组建“名师工作室”、牵头打造思政联盟,为思政一体化建设贡献南开力量。

  无论哪种形式,均以一个核心作为价值旨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因生而宜,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我市分学段构建“小学阶段重在培养爱国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二级目标体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实现育人效果芝麻开花节节高。

  协同创新,建好各层级“共同体”,我市打造国家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1个、市级共同体25个。健全“大学+中小学+教研”,覆盖市、区(县)两级的思政课教学联盟,以高校“大手”牵起中小学“小手”,开展教师交叉上课、跨段体验、链接式教育,举办科研、教研活动2000余场次。

  以“数字重庆”为依托,我市打造集约共享的数字思政新平台,构建沉浸体验的数字思政新场域,延伸线上线下的数字思政新链条,通过大数据实现对思政课的“问诊把脉”和“反馈提升”,充分释放智慧教育的“倍增效应”“溢出效应”。

  既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也兼顾“邻里间”“上下游”,我市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一条贯通成长各阶段的思政阶梯越铺越长、越铺越广。


  在大事上打造“红岩味”金字招牌

  用好红岩精神 引领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

  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红岩精神是英雄之城的坚挺脊梁,是闪亮的精神坐标。

  如何用好用活红岩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如何全力推动红岩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教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

  我市用优化顶层设计、创新联动机制给出了答案,彰显了重庆担当。树立科学育人导向,构建起学理化、体系化的红岩精神育人体系;将红岩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持续推进红岩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立“红岩思政”教育联盟,以协同有力的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1458N”红岩思政育人体系由此形成,即聚焦培养时代新人的总目标,从课堂主阵地、第二课堂成绩单、社会育人资源“富矿”、数字思政4个维度,锚定理论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载体路径5项任务,深入实施理论引领、时代新人铸魂、“大思政课”建设、品德强基、文化培元、护苗强心、数字赋能、党建统领8项行动,建好一批“红岩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推动育人内容迭代升级。

  体系有力,行动有方,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推进,稳扎稳打深入人心。

  守好思政“小课堂”,开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创优行动,打造具有“红岩味”的思政精品课程群,推出红岩系列思政“优课”“金课”。延展学校“全课堂”,在大中小学建设“红岩特色学校”“红岩院系”等载体,实施“博物馆教育进校园”项目,开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特色品牌活动,打造沉浸式课堂、红色课堂等。善用社会“大课堂”,开展“开学第一课”、现场教学、研学旅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把红色教育基地变成实践育人一线,引领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岩精神。搭建数字“云课堂”,建设“红岩大课堂数字学习体验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VR云巡礼平台”,推出《版画绘红岩》《红梅花儿永放光彩》等系列云端思政优课,全方位、立体化推进红岩精神“三进”。

  深挖活用红岩资源,变优势为胜势,既考验着态度决心,更考验着实干行动。重庆各教育单位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就地取材找准动力之源。

  渝中区大力整合区内思政教育资源、城市红色资源,把思政课跟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重庆大学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单位共同策划、倾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重庆邮电大学连续10届举办“红岩思政”课赛融合品牌教学活动;用一堂堂生动的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浓厚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人民小学创建“红岩·研学课堂”,培养“红岩·小小星火传播者”,持续开展“红岩·成果活动”推介宣传,把思政课从教室的“书本本”,讲到孩子的“心窝窝”。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巴渝师生源源不断地从红岩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来源丨重庆日报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